創作與製作兼具 從作詞作曲打造歌曲的靈魂
黃建為老師入行時憑藉個人首張創作專輯《Over The Way》獲得第18屆金曲獎「最佳新人獎」,近幾年也從事各式各樣幕後工作:包含徐佳瑩「尋人啟事」、楊乃文「離心力」等歌曲的作曲與製作。

從幕前的創作歌手,一路走到幕後詞曲創作,再從事音樂製作人,必定面臨許多不同的考驗與經歷。下週ㄧ我們邀請到黃建為老師為我們講述「歌曲的靈魂:作詞作曲工作坊」,一起來聽聽老師在這條路上的心路歷程和經驗!

地點|公館河岸留言(臺電大樓旁)
時間|2019.09.02(一)18:30 入場 19:00 開講
費用|200元整(現場繳交即可)
報名| https://forms.gle/ahYmZVyJ8RdtocyH8
在講座開始前,一起來看看黃建為老師的專訪整理吧!
從「創作歌手」到「詞曲作者、音樂製作人」
從幕前的創作歌手,到幕後的詞曲作者、音樂製作人,想必一定有許多不同。在大禾音樂製作的專訪內容(黃建為專訪(一):金曲獎《最佳新人獎》到《最佳單曲製作人獎》的距離有多遠?),建為老師提到兩個有最大不同的地方:
「接觸到的人」
當「歌手」時,接觸到最多的是觀眾、樂手、活動方,或是企劃、宣傳、甚至訪問你的工作人員,從中會累積到很多互動、訪談、表演的技巧,也會對服裝、表演有很多觀察。
「幕後」工作接觸到的比較多是詞曲作者、錄音師、混音師、製作人、歌手等,跟歌手一起工作的狀態則比較像是擔任「網球教練」的角色,在自己累積多年的選手、大賽生涯轉為教練後,會比較懂得在比賽過程中每個階段可能會需要的協助、甚至是心理狀態,很多時候做音樂的過程得去「感覺」、得去替別人「設想」,如果自己有實際做過的話,做幕後會比較容易去設身處地。
「成本」
當「歌手」最重要的是維持自己的獨特性跟人氣,實際上金錢花費並不多,主要是得想辦法在自己身上創造價值。做「幕後人員」要付出的東西完全不同,你得花很多時間去研究麥克風、研究軟體、研究詞曲作品,也因此你可能就得要買麥克風、弄錄音室、買各種軟體、花很多時間去操作跟練習。
我覺得做「幕後」的成本比較高,成本其實就是所有你買的軟硬體跟你對樂器、對軟體、對混音操作反覆練習的時間,但生涯曲線也相對能不斷累進;而當歌手的成本跟消耗的是觀眾跟你之間的人氣、默契,如果你很有人氣,那你可以慢慢地去醞釀、慢慢做你想要做的事,但如果沒有人氣,其實就等於沒有子彈去打仗。
其實也沒有人規定出唱片就不能做幕後製作、做幕後製作就不能出唱片,差別在「做音樂」最重要還是要能夠「維持生計」。
黃建為老師也曾在2010年上過馬世芳老師的節目,一起來聽聽:
下週一晚上七點,建為老師將來到公館河岸留言,
為我們帶來精彩的【歌曲的靈魂:作詞作曲工作坊】講座!
地點|公館河岸留言(臺電大樓旁)
時間|2019.09.02(一)18:30 入場 19:00 開講
費用|200元整(現場繳交即可)